陶瓷巖板黑標準制定與市場價格亂象剖析(2)-----鉻綠含量不應是巖板黑認證的主要條件
在上期的文章中,筆者拋出了“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的概念”,也可以理解為不是所有的坯體黑色都能稱之為“巖板黑”。如果單就色料本身的命名來說,陶瓷色料產品中的黑色類大致分為坯體黑色和釉用黑色。釉料黑色通常為鐵-鉻-鈷-鎳-錳結構,又或者是鐵-鉻-鈷結構的用于陶瓷墨水色素。而坯體黑色基本就是鐵-鉻結構單一尖晶石著色體。釉用黑色屬于復合著色體,因為釉料中存在更多的鉀鈉鈣鎂以及液相的反應,因而對于單一的鐵-鉻結構的坯體黑色很難不被液相中的游離鉀鈉鈣鎂溶解反應破壞單一的鐵鉻尖晶石結構,所以在大部分的釉料中,坯體黑色呈現出著色力弱的特點。但是釉用黑色基于復合著色的特點,在釉料和坯體當中基本上都是有著色飽和度的。
出于成本和實用性的考慮,基本上可以排除巖板黑使用復合著色體系的配方。上期文章中同時提及的鐵-鉻單一尖晶石結構分子式FeCr2O4(AB2O4),可以看做成分中的氧化亞鐵與三氧化二鉻的摩爾比為:1:1,也就是理論上來說,配方中引入的氧化亞鐵與三氧化二鉻重量比為:71.84:151.99,為了方便大家參考換算成百分重量比就是:氧化亞鐵32克,三氧化二鉻68克。但是我們實際生產中使用的是氧化鐵紅即三氧化二鐵單位摩爾質量為159.68,而氧化亞鐵的單位摩爾質量為71.84,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使用三氧化二鐵來代替氧化亞鐵來引入配方的話,折算后使用量在14.39克。由于氧化鉻綠的成分99.9%的三氧化二鉻,這里可以直接1:1的引入。所以,綜上所述,要想合成理論上的鐵-鉻尖晶石體需要的重量配比是高純度的99%含量三氧化二鐵14.39克,三氧化二鉻68克。
實際生產中,下料配比大致的可以換算成99%含量氧化鐵紅17.5%,99%含量的氧化鉻綠82.5%。但是出于成本質量的考慮,目前陶瓷色料生產廠家基本上會將氧化鉻綠的含量適當的降低處理。比如目前市場中常見的巖板黑類產品的氧化鉻綠含量基本在50%-80%之間。因此市場銷售價格上也是有較大的差異。
綜上而言,單就鐵-鉻單一尖晶石配方來說的話,保證鉻綠含量80%以上是巖板黑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并不代表一定是合格和性價比高的巖板黑。假如使用低含量的氧化鉻綠或者是鉻渣含量80-90%的,通過添加少量的鐵紅,在鉻綠指標上也能夠達到80%的指標線,但是不一定就能夠在所有巖板上面使用。這也涉及到設定微量元素和游離態物質含量的指標設定。使用非國標鐵紅產品以及非99%以上國標鉻綠產品當中的溶物鹽和其他雜質在煅燒過程中不會完全分解,依舊存留在半成品色料當中造成巖板缺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巖板都需要是要這么高標準的巖板黑產品。比如巖板厚薄度對巖板黑影響也大,薄板類使用價格便宜的普通坯黑類產品即可。因此,巖板黑產品應該是能夠上下兼容的產品。而坯體黑產品只能向下兼容,往上應用存在質量缺陷。